时间:2025-06-01 05:22:46
聚力建支点,巾帼勇争先。在荆楚大地,新时代女性的奋斗身影处处闪耀。她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,紧扣全省 “新春第一会” 部署要求,在各行业各领域主动作为、勇挑重担,岗位建功、争创一流,争当时代的书写人、追梦的奋斗者,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。她们是时代的引领者,是我们前行路上永远的光!
即日起,湖北省妇联联合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开设“聚力建支点 巾帼勇争先丨致敬‘她’力量”专栏,深度挖掘她们的奋斗故事与感人事迹。让我们一同走进她们的世界,领略巾帼风采,汲取奋进力量,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巾帼智慧与力量!
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设计研究院巾帼创新团队成立于2017年,现有成员14名。自成立以来,她们以高铁“数智化建设”为创新方向,用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,推动高铁“四电”建设的数字化革新,为建设“交通强国”贡献巾帼力量。
今年春节的免签新政,让更多的东南亚游客选择乘坐中老铁路国际列车来到中国旅游、观光,每当聊起这些,团队成员的脸上都闪耀着骄傲和自豪,负责人王颖说:“这条铁路开启了高铁智能化建设的序幕,对我们意义非凡。”
中老铁路的地质环境极其复杂,施工难度大,未知风险高,作为信息技术人员,团队接到的任务是提前进行施工现场的数字还原和模拟施工,尽量避免错误施工。
为了真实模拟施工状态,团队分工协作,一部分人在电脑里一行一行写代码,调试自动生成模型;一部分人在友谊隧道的作业面上,一厘米一厘米地采集数据。
团队技术带头人曹玉恒说:“在现场踏勘时,女性通常面临更多体能上的挑战,我们要和男同志一样爬5米的管廊井、跳2.5米的围墙。”
最终,团队仅用20天就建立了磨憨段17.89公里线路以及沿线牵引所和站点的模型,完成了以往传统人工建模至少需要三个月的工作量。通过模拟施工,团队在电脑中提前还原真实的施工场景,为施工策划和合理施工组织提供了坚实的数字基础,提前发现施工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,及时调整施工方案,为中老铁路顺利建成保驾护航。
用BIM技术为铁路“画像”,将BIM技术引入铁路“四电”领域,正是团队成立的初衷。当时,“BIM信息技术在高铁建设中的应用”课题在全网能查到的相关文献不过三篇,面对几乎空白的资料、复杂的四电系统,团队成员跑遍了武汉所有的图书馆,每当找到和BIM技术相关的书籍,都如获至宝。
“我们团队成员当时都有着一股冲劲,大家每周制定计划,一起刻苦自学,为掌握新技术打下了基础。”王颖说。
通过多次深入施工现场与技术人员交流探讨,团队找到了BIM自动化建模的关键突破点。历经无数个不眠之夜,无数次模型构建与算法优化,终于成功绘制出精准的三维路线,实现了BIM模型的自动化生成。
王颖作为巾帼创新团队的队长,以身示范,带着团队持续7年进行能力提升活动。
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女职工专项岗位练兵,开办女职工讲堂,不断拓宽知识面。她们利用碎片化时间,学习业务技能,先后有2人考取一级建造师,3人考取一级造价师,2人考取注册咨询工程师,4人考取BIM技能等级证书。
正是凭借执着求索的精神,近年来,团队取得1项发明专利、15项实用新型专利、5项软件著作权,先后荣获“全国三八红旗集体”“全国巾帼文明岗”“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”称号。未来,她们将继续以巾帼智慧赋能高铁“数智化建设”,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科技创新新动能!
原标题:《聚力建支点 巾帼勇争先丨致敬“她”力量(17)中铁武汉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巾帼创新团队:高铁数智化建设的“她”智慧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